产业新闻

从8.3到8.9,《灵笼2》的封神之路

2025-09-02 16:30:00

"年度动画黑马"作品,2025年值得被记住的国产动画。


当《灵笼》第一季在2019年以8.3分的成绩惊艳亮相时,很少有人能预料到,曾想到六年后的续作竟能以更深刻的哲学思辨和更复杂的人物弧光,实现豆瓣8.9分的口碑飞跃。

有人说,它是近年来国产动画中“最不像动画的动画”——没有轻松讨喜的设定,没有安全稳妥的叙事,甚至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英雄”。有的,只是在噬极兽横行、文明崩塌的废土之上,一群被困在肉体与灵魂牢笼中的人,挣扎、背叛、牺牲,和近乎偏执的追问:何为“人”?何以为“生”?

这部被观众称为"年度动画黑马"的作品,单集实时在线观看人数突破39万,用硬核的科幻设定和残酷的人性抉择,完成了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沉重叩问。


|末日生存的两种哲学实践|


《灵笼2》最令人震撼的突破,在于它摒弃了简单的善恶二分,构建了两种截然不同却都有其合理性的生存范式。    

空中城堡"灯塔"延续着冷酷的秩序主义:情感压抑、等级森严、个体为集体牺牲。而地面聚落"龙骨村"则呈现出农耕文明式的共生生态:人们耕作习武、自由婚恋,通过"归元功法"控制情绪波动,依靠屏蔽塔规避噬极兽侵袭。

这两种模式,没有简单的对错。

灯塔代理城主查尔斯在第二季完成了角色升华。他从权谋者转变为殉道者,当城防军叛变、噬极兽围攻的绝境中,他选择穿戴未完善的"临渊者"铠甲跃入兽群——这不是赎罪,而是对其信念最极致的践行:"生存不是目的,文明延续才是。而龙骨村领袖白月魁,表面慈悲为怀,实则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家。她的"攻腥计划"需要马克完成关键进化,为此不惜将其作为实验体。当克隆实验室的真相被揭露,观众与马克一同经历认知崩塌:所谓的救赎,从一开始就是精心设计的实验。

《灵笼2》的深刻正在于此——

它不提供简单的英雄叙事,

只展示人类在绝境中的艰难抉择。



|马克:从幸存者到实验体的存在主义危机|


第一季的马克是典型的悲剧英雄,第二季的他则陷入了彻底的身份解构。

他是克隆体,是旧世界疯狂科学家"白靖宇"(颅生)的实验产物,甚至可能是玛娜生态进化链中的关键一环。爱人冉冰之死、战友夏豆的牺牲,乃至他与噬极兽的共生,都可能是被写入基因的计划。

这种存在主义危机,比肉体兽化更加残酷。

当他在灵息籽的精神世界中与冉冰的意识重逢,共同救回乌兰麦朵的生命源质时,他完成的不仅是技术性救援,更是哲学层面的突破——

在注定悲剧的宿命中,选择成为自我的主宰。



|原创动画的艰难突围|


在全球动画产业被IP改编主导的当下(据2025年4月日本新番数据,原创作品占比不足20%),《灵笼》的坚持更具里程碑意义。

没有原著粉丝基础,没有可预期的商业回报,却选择用六年时间构建宏大的世界观,以电影级的制作标准刻画每个细节。B站独特的社区生态成为其茁壮成长的土壤:超过一万个二创视频,包括场景解析、武器考据、哲学探讨,形成了持续数年的集体创作盛况。

正如制片人张圣晏所言:"B站聚集着真正懂动画的观众。"


|尾声:在没有答案的世界继续追问|


《灵笼2》没有给出廉价的解决方案。

灯塔危机暂缓但未解除,马克踏上新的征程,白月魁的计划刚刚揭开冰山一角。

但它留下了振聋发聩的启示:

"无论面对何种困境,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都需要超越偏见团结前行。"

这或许正是优秀科幻的本质——

它不仅是未来的预言,更是当下的镜像。

我们何尝不也在各种"灯塔"与"龙骨村"之间抉择?在个体情感与集体利益间徘徊?


《灵笼2》的成功证明,观众不畏惧黑暗,只拒绝空洞;国漫不缺少技术,缺少的是敢于深刻的勇气。

它或许不是流量最大的作品,

但一定是2025年值得被记住的国产动画。

因为真正的突破,从来都是打破牢笼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