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闻

好剧何以直抵人心

2025-05-08 14:59:50

500余位影视创作者齐聚“2025中国电视剧导演大会”,共同探讨中国电视剧的未来走向。

当春日暖阳温柔拂过东海之滨,宁波这座枕海而眠的城市,正被影视的春潮层层包裹,一场光影与故事交织的绮梦悄然上演。前几天,500余位影视创作者齐聚“2025中国电视剧导演大会”,在这个充满喧嚣与变革的时代,共同探讨中国电视剧的未来走向。


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现场

图源: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


当下,国产电视剧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短视频以其迅猛之势抢夺着用户的注意力,AI生成技术重构着制作流程,短剧则凭借“短平快”特性颠覆传统的叙事逻辑,在这般浪潮冲击下,传统电视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当《小巷人家》描绘的市井烟火在荧屏上升腾,当《南来北往》的列车汽笛划破时空,我们看到那些扎根现实的好剧,总能穿越重重迷雾,稳稳地在时代浪潮中锚定观众目光。当下,好剧如何穿越喧嚣直抵人心?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生命力公式”?


深掘人性肌理

在流量为王、信息碎片化的当下,当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发出“观众注意力降至47秒”的警示之时,腾讯副总裁王娟却笃定地认为“爆款的核心永远是扎实的内容”。这看似矛盾的观点,实则道出了内容创作的黄金法则:技术迭代的洪流中,唯有回归人性叙事的作品,才能在观众心中刻下长久的印记。

真正的好内容,向来遵循 “酒香不怕巷子深” 的铁律。回顾近年来的爆款剧集,《三体》以宏大的宇宙观与深刻的人性思考,带领观众踏上一场跨越时空的科幻之旅;《漫长的季节》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沉浮,无数观众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些作品的成功,印证了观众对优质内容的热忱从未消减,他们愿意为一个好故事驻足,为其中的情绪价值与精神共鸣买单。


《山花烂漫时》剧照 图源:豆瓣

这种人性叙事的强大力量,在近年来的爆款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山花烂漫时》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用人物传记与时代史诗的双线叙事,生动地讲述了其创办华坪女高的艰辛历程。它不仅深入挖掘了主人公内心的信念与坚守,还引发了社会对乡村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与深刻思考。《玫瑰的故事》则以都市女性的情感困境为切口,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剖开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荒原,让观众在剧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


《玫瑰的故事》剧照 图源:豆瓣


此类剧集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创作者对“人性纵深”的挖掘。比如,《我是刑警》主创团队深入全国15个省市区县的公安机关刑侦警队,采访了200多名一线刑警,用8个月的基层采风换来了案件细节的高还原度。作为一部公安涉案剧,它摒弃了刻意追求情节反转与塑造完美英雄的套路,而是用质朴的镜头,展现刑侦队伍在时代浪潮中铸就金色盾牌的真实历程,让观众看到了英雄背后的平凡与伟大。


《我是刑警》剧照 图源:豆瓣


反观短剧市场,尽管“赘婿逆袭”“霸总追妻”的爽感套路曾风光一时,但随着观众审美阈值的迅速提升,这类“速食内容”正逐渐陷入创新瓶颈。当流量的泡沫褪去,唯有扎根人性、深入生活的作品,才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巧筑美学殿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8K 超高清技术让画面细节纤毫毕现,AI生成技术可以快速输出剧本分镜。技术的进步为影视创作带来了美学重构的机遇,但也潜藏着艺术异化的风险。如何在工具理性与人文表达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当代创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正如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在导演大会上强调的:电视剧已迈入超高清时代,创作者在坚持“真善美”作品内核时,也要确保“取景框里的细节不露馅儿”。技术赋能的本质绝非炫技的工具,而应是服务于叙事、深化内容的手段。

《繁花》作为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需要还原老上海的繁华景象。为了快速、高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主创团队选择了虚拟制片技术。拍摄过程中,通过实时渲染,老上海的街道、建筑等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浓郁复古氛围扑面而来。

同样,数字资产复用技术在《狐妖小红娘之月红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场景中的建筑、道具等元素可以重复使用并且按需修改扩展。一座桥梁,在不同场景中,通过调整参数,能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大幅提高了制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在这里,技术不是炫技的工具,而是叙事的羽翼,助力故事更好地呈现。


《狐妖小红娘之月红篇》拍摄现场 图源:网络


然而,技术滥用的隐患同样不容忽视。在微短剧领域,“万物皆可哄”的命名乱象,暴露了算法驱动下内容创新的匮乏。比如,一些AI短剧虽能以低成本构建奇幻场景,却因人物表情僵化、物理逻辑失真,严重拉低作品质量;部分长剧盲目追求8K画质,却因空洞的剧本沦为“精致的空壳”。这些问题都在提醒我们,技术的过度使用可能会消解艺术性,甚至适得其反。

真正优秀的创作者懂得让技术退居幕后。比如,《我的阿勒泰》以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为观众再现北疆风土人情,让观众沉浸于宁静悠远的边疆风光与人文故事之中;《边水往事》以纪实摄影风格还原边境风云,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与可信度。当技术成为叙事的贴心助手,而非喧宾夺主的主角,艺术魅力方能尽情彰显。


共塑创作雨林

好剧的诞生,从来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整个影视产业生态协同进化的成果。电视剧的生命力,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共同培育。

一方面,平台与制作方需要重构合作模式。比如,腾讯视频推行“严控制作成本、对赌后验激励”机制,使得《九重紫》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商业与艺术双赢。于去年高调宣布全面进军微短剧腹地的爱奇艺尤其冲劲满满,推出微剧场和短剧场两大剧场,70%以上的收入分配给内容出品方,为优质内容的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红果短剧以“免费短剧,广告分账”的模式降低用户门槛,培育用户习惯,激发了创作者的积极性。


《九重紫》剧照 图源:豆瓣


另一方面,地域影视生态的培育更为产业注入源头活水。近年来,宁波积极打造以象山影视城、博地影秀城为代表的影视拍摄示范区,并创新设立全国首个全域化、一站式市级影视摄制服务平台东方1910影视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影视宁波建设进程。如今,这里已形成覆盖拍摄、制作、出品的全产业链,平均每年有400余个剧组在宁波取景摄制。《虎胆巍城》等主旋律佳作从这里破土而出,《大江大河3》《风吹半夏》《梦华录》《小巷人家》《无忧渡》等爆款电视剧都曾前来取景,让宁波成为观众心中的“追剧打卡”的文化地标。


《小巷人家》剧照 图源:豆瓣


国产电视剧的“生命力公式”,是人性叙事、技术美学与生态协同的有机融合。它以人性为根基,赋予作品触动心灵的力量;以技术为羽翼,为故事提供更丰富呈现形式;以生态为土壤,为创作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当行业不再困于“长短之争”“流量迷思”,而是回归对人性、时代与艺术的敬畏,那些记录时代、温暖人心的好剧,终将成为记录一代人的“精神年鉴”。


| 执笔:陈馨

| 来源:浙江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