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 14:21:20
国内资讯
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实现了显著增长,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但仍存在一些待改进的问题。
产业促进
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在经济、文化、技术、市场等多重因素驱动,以及限播措施、税收优惠、版权规范等政策扶持下,实现了显著增长,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但仍存在品牌建设不足、文化普及不够、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国内动漫产业发展动向
(一)产业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总产值持续突破。从 2013年的 882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3000 亿元。2023 年,动画电影备案数量超过130 部,电视动画接近 600 部 ,漫画类图书同比增长30% ,国产动漫逐渐替代进口。 二是 “全产业链”和 “全年龄段”初步形成。 在生产、 传播、衍生等环节涌现出一大批上市公司 ,产品类型从儿童向、青少年向拓展至成人向、家庭向等多种题材。三是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2023 年,电视动画占各类节目 出 口总额的 6.14% ,时长占中国出口节目总时长的 12.15%,题材类型多元,出口规模稳步上升,网络视听平台成为出海新主体。 (二) 区域集群和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在区域上形成三大产业集群 ,分别是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核心产业集群,围绕长沙、成都等形成的中部产业集群和围绕成都、 重庆等形成的西南产业集群。 二是在竞争上形成三大企业派系 ,分别为 “ 内容生产系” “ 内容传播系”和 “衍生变现系” ,形成复杂的企业网络和竞合关系,其中衍生变现业务占市场规模 80% ,头部企业积极布局上中下游 ,产业链整合成为大势所趋。 (三)技术变革正重塑产业生态 一是数字化生产。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等数 字技术与动漫产业结合,涌现出大量虚拟数字人、数字藏品等动漫新业态,助推生产力变革。 二是网络化传播。 动漫与互联网结合日益紧密 ,网络动漫占比15.79% ,网文改编、短视频和直播成为动漫消费的新风向标 , “ 短文化动漫”迅速占据一定市场。 三是智能化转向。 动漫企业正在迅速拥抱 AI ,有超过 98%的公司发力 “人工智能+动漫文化 ”新赛道,用 AI 提升人物设计、剧情创作、音效设计等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不足 (一)品牌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不足 中国动漫本土美学风潮初具雏形,国产IP特色化趋势明显 ,但与 “迪士尼” “皮克斯” “梦工厂” “东映动画” 等动漫界巨头相比,仍缺乏影响力大、 认知度高的拳头产品和优质长线IP品牌运作,特别是动漫作品品牌未能有效转化为个人品牌和公司品牌。 出海方面 ,亚洲仍是中国动画对外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比62.40% ,欧美国家出口额仅占29.49%。中国出口和YouTube 、TikTok 等海外社交媒体影响力排名靠前的作品中,低幼动画、 青少年向动画和短视频是主要类型。 (二)动漫普及力度不够 动漫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在相应的动漫文化和技术水平基础上。2023 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4.9亿人,其中核心用户为1.2亿人,25岁以下人群占比超过60%。与日本、美国、韩国等动漫强国相比,30岁以上动漫市场和文化普及还有巨大空间。此外,国内动漫创作人员和监管审核部门仍存在思维僵化,观念滞后的问题,需要优化动漫审查管理制度。 (三)核心技术有待提升 动漫产业正面临新一轮智能技术革命 ,呈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趋势。 动漫创作的自由度、动漫作品的版权保护以及动漫人才的就业结构变化对动漫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产动漫画创作中仍缺乏 “ 中国创造” 的动画制作软件、渲染技、音效处理技术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需加快实现从依赖进口、 模仿向自主研发、原创转变。 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一) 以内容筑品牌,提高动漫国际竞争力 一是积极引导创作导向,鼓励动漫企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再创作。提供研发、制作和市场推广的资金支持 ,增加 “ 中国风” 动漫项目立项数,树立 “中国动漫风向标”。 二是扶持一批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巨头型动漫企业和数字动漫平台挖掘海外市场。 鼓励手握IP资源的骨干动漫企业涉足产业全产业链运作,形成产业闭环和多元化发展。 三是扶持中国动漫品牌授权产业发展,完善动漫版权保护法律法规,为动漫企业提供法律指导和服务; 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增强消费者版权意识,保护原创作品的合法权益。 (二)以融合促普及,增强动漫文化影响力 一是推动动漫与文学、 游戏、 影视、 音乐、 潮玩等产业交叉融合,通过 “ 动漫+”和 “+动漫” ,促进动漫创意和技术在设计、制造、商贸、旅游等实体经济领域的集成应用和融合发展,扩大动漫产品社会传播与消费。二是加大动漫出口、译 配扶持力度 ,支持优秀动漫IP在境外授权与合作推广,通过国际展会、电影节、交易会增强影响力,对国际合拍项目提供启动资金或完成奖励。 三是支持一批拉动消费效果好、 群众参 与度高的动漫会展活动 ,优化动漫会展资源配置 ,推动动漫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 ,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将动漫作为主题宣传、科普教育、 知识分享、 新闻解读的新途径。 (三) 以技术开新局,发展动漫新质生产力 一是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大力推动动漫产业数智化转型。 鼓励企业研发动漫智能制作辅助、 智能场景构建、 智能特效设 计等新一代动漫技术与专用系统工具,打造一批以数字生产、数字应用和数字体验为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集群。二是加强我国自主原创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应用推广,推动产出更多以互联网、 移动终端等为载体的网络动漫产品,规范和扶持 “ 短文化动漫” 市场,实现手机动漫领域 “弯道超车”。 三是支持动漫企业与高校 、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数字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的研发,研究适合创作符合中国风格和美学理念的新技术,为培育壮大中国动漫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 来源:综合整理自文化和旅游智库要报第1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