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新潮”:余杭区引领微短剧产业的创新浪潮

2024-05-08 17:24:55

浙江省余杭区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创新和政策支持,成为中国微短剧产业的新兴高地。


2023年以来,以网络微短剧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络视听产业迅猛发展,预计到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文化产业是杭州市余杭区的重点产业之一,2023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739.8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区GDP比重达59.25%,目前共有838家符合国家规定的网络影视机构,年备案剧集近600部,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余杭区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和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发布的《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的通知,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浪潮中,浙江省余杭区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创新和政策支持,成为中国微短剧产业的新兴高地。微短剧,这种新兴的影视形式,以其短小精悍、节奏紧凑、易于传播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广大年轻观众的喜爱。余杭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正积极构建一个有利于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网络微短剧发展基金全链路支持

余杭区设立了总额达2亿元人民币的网络微短剧发展基金,这是全国首个专门为网络微短剧设立的发展基金。该基金的设立,标志着余杭区对微短剧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它将为微短剧创作提供全链路的财政支持,包括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各个环节,从而降低创作成本,缩短审查周期,提高制作效率。


“黄金10条”政策扶持的全面覆盖

政策扶持的全面覆盖余杭区发布的“黄金10条”政策,涵盖了微短剧产业的各个关键环节。这些政策不仅包括对优秀剧本的创作扶持,还包括对在余杭区境内拍摄的微短剧给予制作配套费用补助,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等题材的精品创作开通立项和审查绿色通道,并提供专家“一对一”指导。此外,对于获奖作品,余杭区还提供1:1的配套奖励,鼓励企业制作更多高质量的微短剧作品。


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提高审查效率

为了提高微短剧的审查效率,余杭区加速建设了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这一中心的建立,预计将进一步缩短微短剧的审查周期,为微短剧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审查服务,从而加快微短剧作品的上线速度,提升市场响应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影视拍摄基地

余杭区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万劢德中国(杭州)数字文化创意中心(芯云城影视基地)已竣工,为微短剧拍摄提供了全面的硬件支持。这个基地的建成,不仅为微短剧的拍摄提供了场地,还配备了先进的拍摄设备和后期制作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微短剧的制作质量。


产业链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余杭区通过政策激励,促进了微短剧产业链的发展。区内已经形成了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到影视审查、宣发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这不仅为微短剧的创作和制作提供了便利,也为相关人才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人才引领与创新驱动注入新活力

余杭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布的政策意见中,强调了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的重要性。这表明余杭区正通过吸引和培养人才来推动微短剧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提供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余杭区正吸引更多的影视人才落户,为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余杭区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之一,2023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显著,占全区GDP比重较高。这反映了余杭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也显示了文化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作品“出海”拓展国际市场

余杭区鼓励网络微短剧面向国际市场,对因文化出海产生的翻译制作费用给予补助,对在海外发行的网络微短剧按收入的一定比例给予扶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微短剧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微短剧与文旅结合探索新的增长点

余杭区还积极探索微短剧与文化旅游的结合,通过微短剧的流行带动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形成“文旅+微短剧”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余杭区的文化旅游吸引力,也能够为微短剧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政策引导与创新发展激发产业活力

余杭区通过政策引导和创新发展措施,如提供房租补助、项目支持、分成奖励等,进一步激发了微短剧产业的活力。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余杭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正积极构建一个有利于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全国微短剧产业的繁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随着余杭区在微短剧产业上的持续投入和政策支持,预计未来将吸引更多的创作者、企业和投资,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大规模的方向发展。余杭区的实践,为其他地方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